我所科研团队在东亚风尘入海演化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我所海洋地质过程及演化团队在东亚风尘入海演化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风尘作为全球变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调节辐射收支和水文循环影响气候系统,同时作为海洋铁元素的关键来源调控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区域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东亚地区作为全球重要风尘源区之一,其干旱区贡献了全球约30%的风尘排放量,这一区域兼具人口密集和生态脆弱的双重特性,使得理解不同气候背景下风尘排放-传输-沉降的全链条过程具有特殊科学和社会意义。
海洋是风尘的重要汇区,但是目前对于西北太平洋及其边缘海风尘源区和搬运动力仍然存在争议。针对该问题,科研团队基于中俄日本海联合调查航次获取的沉积岩心,采用Sr-Nd-Hf多同位素分析方法,重建了末次冰盛期至中全新世(26~4 ka BP)东亚入海风尘的演化历史,并与东亚湖泊和西北太平洋风尘记录进行比对,提出“东亚季风主导西北太平洋风尘变化”的新观点。
该研究发现从末次冰盛期至全新世,东亚入海风尘源区经历了从“中亚造山带-华北克拉通-黄土高原三元混合”向“中亚造山带单一来源”的显著转变。通过对比中国东北高山湖泊和菲律宾海的风尘记录,揭示了自末次冰消期(15 ka BP)以来东亚-西北太平洋边缘风尘组成变化的同步性,指出上述过程受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变化的协同驱动。
该研究提出“东亚季风主控入海风尘演化”假说,强调地质时期不同气候背景下东亚干旱区的演化会改变入海风尘的组成,进而对西北太平洋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潜在影响。上述研究成果为深入理解不同气候背景下东亚风尘的行为提供了重要启示。
论文以“Dust variations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dominated by the East Asian Monsoon”为题,发表在《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上。第一作者为我所博士研究生豆汝席,通讯作者为我所邹建军研究员和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邹欣庆教授,参与者还包括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海洋研究所Sergey Gorbarenko教授等。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崂山实验室创新项目等联合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11430-025-1596-y
基于日本海中部沉积记录的东亚风尘入海模式
- 上一篇 我所科研团队在晚第四纪轨道尺度气候系统演化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5.07.11
- 下一篇 首届中泰海洋濒危物种栖息地建模技术培训班顺利举行 202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