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我所科研人员在北极古野火历史重建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时间:2025.04.24 来源:地质室 字号

近日,我所科研人员在北极古野火历史重建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末次间冰期以来北极东西伯利亚陆架区野火演化历史与机制。

野火作为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气候变化。北极地区是全球气候变暖最显著的区域,北极地区的野火活动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研究其相互作用对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气候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对取自北极东西伯利亚陆架沉积岩芯中的黑碳通量、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以及总有机碳、氮等指标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古气候、古植被数据探讨了北极东西伯利亚陆架野火在轨道和千年尺度上的变化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在轨道尺度上,在深海氧同位素MIS1-2、MIS 4和MIS5c-e期间野火活动整体较少;而在MIS5a-b和MIS3期间,野火活动明显增加。在千年尺度上,野火活动与Dansgaard-Oeschger(D-O)旋回密切相关,在暖期时野火活跃,在冷期时野火活动减少。该研究表明温度和湿度以及植被类型的演变,是控制野火活动的主要因素。目前,北极和亚北极地区气候变暖以及野火的频繁发生,导致高纬多年冻土融化、土壤更加干燥以及燃料积累,形成永久冻土融化-野火加剧-全球变暖的正反馈。上述研究有效弥补了北极高纬地区野火记录与黑碳数据相对缺乏的不足,进一步拓展了对北半球高纬区地质时期野火历史的认知,为理解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野火模式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关成果以“Orbital and Millennial Variations in Wildfires Recorded in the East Siberian Arctic Shelf Over the Last Climatic Cycle”为题,发表于国际地学TOP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硕士研究生刘亚茹为论文第一作者,姚政权研究员、石学法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9/2024GL112561

北极东西伯利亚陆架黑碳沉积记录的古野火变化历史

X
温馨提示
您即将离开海洋一所网站跳转到第三方网站,请确认是否继续?
留在本站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