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海洋之神”早期预警通用系统向国际社会发布

时间:2024.10.29 来源:国际处 字号

2024年10月24日,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在青岛盛大开幕。论坛期间,基于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无缝预报系统(OSF)”国际大科学计划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联合创建的“海洋之神”早期预警通用系统正式对国际发布。“海洋之神”是该系统的英文缩写,也包含“海洋之神”保护全人类的美好愿望;早期预警表示该系统将通过无缝预报核心科技实现预报的时效更长;通用表示该系统将覆盖海洋、台风和气候等的预测预报,同时该系统将通过众多国家的共同努力,实现海洋与气候的蓝色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

“海洋之神”系统当前涵盖全球海洋数值预报、海洋珊瑚礁白化预警、海上搜救预报和海上溢油应对等四大子系统,未来还将陆续推出台风预报和气候预测子系统。该系统是基于我国核心科技突破,通过联合国“海洋十年”为全球提供的高质量科技公共服务产品,是“海洋十年”全球海洋治理七大预期成果之一“可预测的海洋”的核心载体。

在全球气候变化备受国际社会关注的背景下,海洋和气候极端事件的预测评估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模式是进行海洋和气候极端事件预测评估的核心科学工具,代表着国际科技的最前沿,其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地球科学乃至综合科学技术领域的实力。

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深化,海洋数值预报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不仅能预警珊瑚礁白化以保护海洋生态健康,为渔民提供渔业资源分布预测,被用于优化国际贸易航线,确保航运安全,还能为海洋溢油、海难事故搜救提供准确的靶区等等。在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环境保护、海上灾害预警、海上突发事件应对等方面,海洋数值预报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提升海洋数值预报的准确性、时效性,对于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保障海上安全及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乔方利研究员在联合国“海洋十年”框架下,联合50余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共同发起了“海洋与气候无缝预报系统(OSF)”国际大科学计划。作为该计划的首席科学家,他带领科研团队原创建立了浪致混合理论,揭示了海浪在海气热量和动量通量中的关键作用,该理论被国际学术界誉为“乔理论”。基于此,团队构建了海浪-潮流-环流耦合数值模式、大气-海浪-海洋耦合的台风模式,以及包含海浪的气候模式,这些模式显著提升了海洋、台风和气候的预测预报能力。此后,科研团队又取得了系列技术突破,建立了高效并行集合卡曼滤波同化系统,成功实现了多源海洋观测资料的同化,显著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预报的准确性。同时,团队还提出了非规则类矩形剖分高效并行算法,该算法在大规模计算条件下实现了模式的负载近绝对均衡,提升了系统的运算效率。在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后,实现了多源观测数据自动汇集、业务化系统综合运控、预报结果自动化后处理以及预报产品传输与发布等,科研团队最终成功建立了全球高分辨率海浪-潮流-环流耦合预报系统。这一系统的建立,显著提升了海洋环境的预报精度,标志着我国在海洋数值预报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全球海洋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持。

面对全球珊瑚礁白化现象日趋严重的挑战,团队研发了珊瑚礁白化环境预警系统。该系统通过综合多种环境参数,构建了珊瑚礁白化的综合预警指标,为全球海洋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以海洋预报系统为基础,团队还开发了海上搜救服务系统。该系统能针对各类海上搜救事件进行搜救“靶区”预测,并结合海洋环境预报为搜救提供精准支持。该系统的原型版本已在多次搜救行动中成功应用,如2018年泰国普吉岛沉船事件和2021年柬埔寨海域的搜救工作,其预报性能得到了实测的反复验证。

此外,海上溢油应对系统也是“海洋之神”早期预警通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能够模拟预测各类海上溢油在海洋中的漂移扩散与形态转化,为溢油事件的处置和影响评估提供核心科技依据。在多次海洋溢油事件中,该系统都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

本次发布的“海洋之神”系统是OSF国际大科学计划成功实施的阶段性标志性成果,将有效支撑联合国“海洋十年”预期成果的实现。未来,系统将继续完善并推出更加丰富的子系统,通过原创科技持续为世界提供高水平科技公共服务产品,为全球海洋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X
温馨提示
您即将离开海洋一所网站跳转到第三方网站,请确认是否继续?
留在本站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