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第二届中泰海洋濒危物种栖息地建模技术培训班在泰国成功举办

时间:2025.09.04 字号

8月25-28日,第二届中泰海洋濒危物种栖息地建模技术培训班在泰国素叻他尼府顺利举办。本届培训班由我所和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海洋与海岸资源司联合主办,旨在提升海洋濒危物种栖息地分布研究与保护的技术水平,推动中泰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深度合作,我所5名科研人员授课,来自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海洋与海岸资源司下属7个研究中心的31名学员参加了本届培训班。

开班仪式上,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海洋与海岸资源研究所所长Sumana Kajonwattanakul在致辞中强调了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对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意义,期望加强中泰双方海洋物种保护技术和科研深度合作。中泰气候与海洋生态系统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刘升发表示,此次培训是推动双方海洋濒危物种保护科研合作迈向常态化的重要举措,期待双方以此为基础共同构建更加高效、稳定的海洋生态保护合作机制。我所副研究员赵林林系统介绍了培训班的具体日程安排,并讲解了海洋环境DNA技术及其在海洋濒危物种保护中的应用。

培训期间,我所科研人员重点以濒危保护物种儒艮为案例,系统介绍了物种分布模型概念,物种分布数据及环境数据的获取、预处理,栖息地模型构建与验证等方面的内容,现场指导泰方科研人员完成了物种分布模型的全流程实操练习。双方人员以泰国实际调查布氏鲸分布数据为案例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就建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泰方海洋濒危物种保护项目负责人Watchara Sakornwimon对本次培训予以高度评价,表示培训内容充实、实用性强,大家受益匪浅,并对中方团队的热情指导表达了诚挚感谢。

通过本届培训班的成功举办,泰国学员进一步掌握了海洋濒危物种栖息地建模技术的使用方法,为后期双方开展联合研究、数据共享与保护行动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中泰双方将以布氏鲸、中华白海豚、儒艮和海龟等濒危物种为主要研究对象,联合开展环境DNA监测、物种空间分布模拟、洄游廊道识别等方面的合作研究,共同推进泰国海洋保护区空间规划工作开展,助力泰国实现《生物多样性公约》中的“30×30目标”,并为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关键支撑。

 

培训研讨班合影


开班仪式


理论与实操培训



X
温馨提示
您即将离开海洋一所网站跳转到第三方网站,请确认是否继续?
留在本站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