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一所研究团队编撰的《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报告2023》通过评审,科技创新赋能海洋经济发展成果显著
2023年9月8日,《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报告2023》专家评审会在青岛召开,来自科技部科技统计信息中心、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崂山实验室和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相关专家对《报告》进行了评审。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相关领导、我所副所长魏泽勋和科技处副处长曲凌云出席了会议。
我所海岸带中心主任刘大海正高级工程师主持会议,并介绍了研究背景与工作思路。课题组王春娟高工针对报告成果进行了汇报。与会专家对《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国家海洋创新指数研究工作有较高的需求性和应用性,对海洋领域政策制定与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报告》数据来源可靠,逻辑结构清晰,评价结果可信,一致同意通过评审。专家们同时指出,在做好全国海洋科技创新评价的同时,应为地方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多更好的细分产品,并从自然资源管理角度出发,拓展创新评价领域,推进海洋和自然资源创新评价成为国家创新调查中的优势领域。
该报告由我所海岸带中心刘大海团队牵头完成。该团队于2006年着手开展海洋创新指标的测算,2013年正式启动国家海洋创新指数研究,已出版报告15部。研究团队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核心,以创新型海洋强国建设为主线,围绕较高的海洋创新资源综合投入能力、较高的海洋知识创造与扩散应用能力、较高的海洋创新绩效影响表现能力和良好的海洋创新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持续评价创新型海洋强国建设进程和区域海洋创新发展格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持续测算国家海洋创新指数,为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库服务。《报告》基于2004—2021年海洋创新统计数据,采用标杆分析法测算了我国海洋创新指数,结果显示,国家海洋创新指数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21年得分为337,年均增长率为4.99%,充分体现我国海洋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的趋势与走向。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两年,海洋创新环境受到一定的冲击,国家海洋创新虽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率变缓。海洋知识创造增长强劲,年均增长率达9.31%,对海洋创新的提升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是持续拓展海洋创新评价的区域尺度,为地方海洋科技发展提供基础依据。《报告》测算了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五大经济区、11个沿海地区和41个涉海城市的海洋创新能力,全面分析了我国区域海洋创新发展格局、发展现状和特点。根据不同区域尺度的区域海洋创新指数得分,2021年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南高北低,南部海洋经济圈区最高,东部海洋经济圈第二,北部海洋经济圈第三;五大经济区排名依次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和环北部湾经济区;11个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分为四个梯次,第一梯次为广东、上海和山东;41个涉海城市中,北京作为海洋创新领导者遥遥领先,上海、广州、青岛、深圳等发达地区作为海洋强劲创新者,在我国创新格局中有较强的综合影响力。
三是深化科技创新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形成。在海洋强国建设大背景下,我国海洋创新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竞争力和整体实力显著增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水平稳步提升。《报告》从海洋创新基础数据出发,深入分析海洋科技创新资源在新形势下的聚力整合、引领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培育发展,从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等角度,分析科技创新推动海洋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探索以产业集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新质生产力形成路径。
《报告》深化海洋创新评价的决策支持服务,构建了一套可用于我国海洋创新能力监测评估的指标体系、评价理论与方法,在国家、区域和海洋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智力支撑作用,为我国海洋创新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为地方海洋战略规划与政策制定提供基础依据与对策建议,为科技创新在海洋产业升级进程中发挥高效能作用提供实现方案,为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形成探索创新路径。
- 上一篇 德国基尔大学Astrid Holzheid 教授到我所访问 2023.09.14
- 下一篇 《海洋碳汇分类及代码》标准启动会顺利召开 202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