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南海南部水文和气象现场观测的新征程
南海南部是太平洋-印度洋贯穿流南海分支(亦称南海贯穿流,对南海和太平洋-印度洋物质和能量交换有重要影响)流经的重要海域,也是连接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通往印度洋的必经海域,该海域水文和气象观测长期以来十分匮乏。
2018年6月25日,我所海洋与气候研究中心与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和登嘉楼大学的科研人员,通过联合航次在马来西亚专属经济区(104 °12’E,5 °50’N)成功布放了浅水型“白龙”浮标和海床基。这是我国首次在该海域开展“水文+气象”定点实时观测,布放的浮标可获取海面气象和海表至50米水深的温盐实时数据,海床基可获取全水深的海流剖面和海底温盐数据。此次观测作为我所牵头的“自主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技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适用性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的一项重要任务,将一直持续到今年的9月下旬。
本次观测计划如若按期完成,所获取的资料将是该海域国际上首个时间序列最长、海面气象和海洋动力参数最全的定点现场观测资料,对于认识其海洋动力环境和大气环流特征、掌握夏季风演变过程和海气相互作用规律、提高海洋数值模式模拟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此次观测任务的执行,为即将在7月开展的该海域潜标观测和之后冬季风期间的浮标观测打下了良好开端。
图1. 布放白龙浮标
图2. 布放海床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