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东南亚国家海洋合作论坛”在广西北海举行
11月16日至17日,由中国自然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第四海洋研究所、北海市政府、广西海洋局等共同承办的第六届“中国-东南亚国家海洋合作论坛”在北海市圆满闭幕。来自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国际组织的政府代表、专家学者共计超过350人参加了本届论坛。大会由我所乔方利书记主持,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严植婵、柬埔寨环境部副国务秘书宋叶、中国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张占海等在开幕式致辞。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严植婵致辞
严植婵在致辞中表示,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省区,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毗邻东南亚,与边界国家在多方面有互补关系,在众多产业领域存在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柬埔寨环境部副国务秘书宋叶致辞
宋叶在致辞中提到,当今国际社会高度重视海洋可继续发展和开展区域合作,东南亚各国在环境管理、海洋和沿海区发展方面的存在迫切需要,柬方愿意与中方通过加强人员交流与能力建设,推进在蓝色经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新能源开发利用、海洋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柬方相信本届论坛分享和交流的合作研究成果、数据和产品,将更好地服务于东南亚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国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张占海致辞
张占海在致辞中指出,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空间,海洋面临的危机是全人类的共同危机,加强地区内国家间的海洋合作,已成为各国的重要共识。未来中方愿与东南亚国家充分利用中国-东南亚国家海洋合作论坛这一重要平台,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论坛机制建设,巩固区域海洋合作新模式,拓展交流合作领域,通过构建牢固的蓝色伙伴关系,开创区域海洋合作的新未来,形成区域海洋合作的新格局。
论坛国际组委会主席乔方利主持相关活动
本届论坛邀请泰国、印度尼西亚、柬埔寨、马来西亚、缅甸、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西太分委会等国家和国际组织代表作了主旨报告,并特别设置了海洋观测预报与服务、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海洋和渔业产业投融资三个分论坛。参会代表围绕“创新、发展、共赢”的论坛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对话。
大会现场
本论坛自2013年起,已先后在印尼、泰国、中国青岛、柬埔寨和马来西亚举办了五届。本届论坛为参会人数最多的一届,充分发挥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海洋领域交流合作的平台作用,进一步探索拓展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海洋交流合作的领域,将积极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海洋事业的共同发展。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是世界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未来所在。我所早在2006年已开展对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合作,多年来,已先后与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缅甸等近10个国家,以及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西太分委会、东南亚海洋环境管理伙伴关系组织等国际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双、多边合作关系,合作基础扎实、合作形式丰富。在本地区,我所先后承办了中印尼海洋与气候联合研究中心(2010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海洋动力学和气候培训与研究区域中心(2011年6月)、中泰建立气候与海洋生态系统联合实验室(2012年4月)、中-马海洋科技联合中心(2017年12月),以点带面,进一步巩固了与周边国家海洋合作的基础。此外,我所还开展了逾百次双多边海洋科学联合调查航次与野外调查,举办了20余次双多边培训,共计培训东南亚青年科研人员近400人,先后自主研发了我国第一套深海浮标-白龙浮标,开发了东南亚海洋环境预报与海海预警系统(OFS),并已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成功推进系统建设,实现了OFS系统实时监测。
- 上一篇 《海洋经济全面开放指数报告》通过专家评审 2018.11.16
- 下一篇 我所开展“勇担当,善作为,做新时代合格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专题党课 201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