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我所研究成果获海上丝路国家热烈响应

时间:2025.09.28 来源:国际处 字号

9月28日,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主办的“第三届海上丝路国家海洋空间规划工作交流会暨海洋空间规划国际共同体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线下汇聚了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120余位代表,以及200多位国内单位代表,还有2000余名代表线上参会。本次会议深化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海洋合作,成为贡献中国智慧、推广海洋治理“中国方案”的关键窗口。

会上,我所所长李铁刚代表我所和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发布了《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减灾成果纳入海洋空间规划<案例集>》。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防灾减灾是海洋空间规划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优先领域,其不仅能显著提升海岸带和海洋社会-生态系统的安全和韧性,更是实现蓝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所研究团队在总结我国江苏、山东、广西、烟台、湛江和泰国春武里府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典型案例集,为海上丝路国家海洋空间规划编制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我所李铁刚所长在会上发布《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减灾成果纳入海洋空间规划<案例集>》


我所副所长乔方利介绍了由我所承办的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以下简称“协作中心”)研发的两项高质量海洋公共产品——“滨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海洋解决方案工具包”(COAST工具包)和新一代“精卫”海洋观测浮标。面对全球海洋治理与气候变化双重挑战,推动基于科技创新的低成本解决方案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协作中心推出的COAST工具包,自今年6月在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上首次亮相以来,便因其卓越的实用性与前瞻性引发广泛关注。该工具包成功将前沿海洋科技转化为决策者与公众易于理解和使用的治理工具,为滨海城市防灾减灾、生态保护与韧性发展提供了科学、高效的中国解决方案。


我所乔方利副所长在会上介绍COAST工具包


为切实助力提升海上丝路国家对海洋治理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我所乔方利副所长代表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和协作中心共同向斐济、也门、马尔代夫及安提瓜和巴布达等四国现场赠送了新一代“精卫”浮标。本次赠送的新一代“精卫”浮标由我所牵头研制,以其“低成本、高精度、多参数、小型化、智能化”的显著优势,突破了传统海洋观测的技术与成本壁垒,有望显著提升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的海洋环境监测与灾害预警能力,为全球海洋观测网络建设注入新的动能,有望推动国际第四次海洋观测革命。



由我所牵头研制的新一代“精卫”浮标捐赠仪式现场


此次我所三项成果在海上丝路国家的推广应用,充分展示了我国在海洋治理领域的技术实力,为我国深度参与和推动全球海洋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其中,向斐济等四国赠送“精卫”浮标的务实举措,更是生动诠释了中国与各国共享科技发展成果、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坚定承诺,赢得了与会各国代表的高度赞赏。

未来,我所将持续以自主海洋高科技赋能“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拓展我国与相关国家在海洋科学研究、技术转移、能力建设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为推进南南合作、共筑可持续发展蓝色未来贡献科技力量。


X
温馨提示
您即将离开海洋一所网站跳转到第三方网站,请确认是否继续?
留在本站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