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他,她—不想说再见
对于我,这是第一次或许也是最后一次远洋科考之行,这样一想突然觉有那么多的不舍。不知不觉间已然进入倒计时,真的要离开了…这几日还将留守继续奋战的师兄们常问我“还有几天就可以下船了,开心吧?!”但只有我自己知道这段时间、这段经历对于我的意义,离开将意味着只剩回忆,没有机会再好好感受下一次……
日历翻到10月8日,那天启航驶离开普敦码头,驶向距离祖国最远的大洋——大西洋。而我在甲板上还未来得及好好感受起航的激动与喜悦,好客大西洋立刻肆无忌惮的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威风”,一定是因为遇到我们太高兴,全然不顾吐的七荤八素的大家,兀自咆哮的欢畅。我与床为伴的生活整整持续了24个小时,靠着紧贴床板“嗜睡”熬过风浪区的我竟成了那几天为数不多每餐不落的人,为冷清的餐厅增加些许人气。到如今,即使前段时间遭遇7级风浪,船晃的好似一个失神醉汉手下的摇篮,但我已没有任何不适之感,享受着船舶的摇摆,静观窗外的海浪,以及这次远洋科考带给我的一切的一切……
海区作业,一场辛劳中夹杂着焦虑与快乐的邂逅。
此行,我们前往的作业区是南大西洋热液区。整整三十一天24小时不间断三班倒的作业强度,让经常奋战在出海一线工作的师兄们也疲惫不堪。但这并没有打消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还记得起初几天,作业区工作进展没有大家预期中的顺利,领队,船长,首席几日彻夜未眠,在数个耿耿不寐的长夜里,领队谨慎持重的统筹全局,首席不断的调整着作业方案,船长坐镇指挥着船舶航行。契而不舍,金石可镂,终于在10月23日第一次取到海底热液地质样品,我却因倒班错过了那令人激动的场面,但10月25日晚我们作业组第一次取到完整烟囱体时的场景,却历历在目。抓斗取样闭合后,我们焦急的盯着屏幕中沉积物散尽,当逐渐看到显现在镜头中的烟囱体时,实验室内每个人都不由自主的发出欢呼声。这一夜,注定无眠……
作为女生,在甲板特殊的工作环境下,可以做的确实有限,而我就尽可能的做好小组的后勤保障工作,并且多学习多尝试力所能及的新技能。作业期间,我学会了如何通过在室内控制手柄以此操控深海拖体、抓斗设备在深海处航行,并保持其离底4-8m高度,以此获得海底地形地貌的高清影像资料。作为第一个成功出徒操控绞车系统的女司机,请容我在角落里骄傲一会儿。
干性实验室——这个每天观者麕集的房间,除了工作,也处处充斥着大家的欢声笑语。忘不了海桃师兄的“日子要往好了过”的箴言;平宇师兄的“2枪干掉2鸟”的段子;双志师兄的“太平洋洋洋洒洒第一次”的搞笑经历;最佳拍档兼聊友鑫哥;教会我开绞车的袁师兄;送我芬达和椰奶的隋师兄,王林师兄;当然还有自带光环的生物大家吴教授。航次结束之余为大家送上我们小组成员画像图,以此留念。
缘份,让我开启了一场与你们的美丽邂逅。
缘份,是一种奇妙的东西,让本无交集的我们相遇在“向01”,一起朝夕相处的40个“颠沛流离”的日夜,因为你们的存在,弥足珍贵,记忆犹新。亲爱的范蕾与卓伦,遇到你们何其幸运,你们性格中的那份坚毅、工作中的那份干劲、生活中的那份洒脱,让我佩服、羡慕不已,也让我知道其实放手去做自己没那么难。这段一起忙碌,一起欢笑,一起疯狂,一起见证的日子,念兹在兹,无日或忘;但这一切仅仅是开始,我想,距离下次重逢续写我们精彩篇章的日子,不会太远……全能倩姐,谢谢你待大家的热情与关怀,虽然第三航段我们小团队大部分成员即将离开,但相信你依然可以活的精彩。溪溪也一定会因为拥有你这样的妈妈而自豪,并在你的用心陪伴和呵护下健康快乐的成长。嘿,强乐乐,作为“向01”船的网络工程师,虽工种繁杂,修网络操绞车打点导航止荡,但事无巨细。你总是笑眯眯的待人接物,用你的好心情正能量感染他人,不厌其烦的帮助他人,所以丝毫不辜负“船宠”的称号,愿温暖的你可以常被好运相伴。低调又饱腹内涵的峰哥,那晚小聚听你侃侃而谈对红楼梦的解读,虽然我们这些理工科“朽木疙瘩”不太能与你交谈甚欢,但丝毫也不影响我们对你的钦佩与赞叹。你常感叹“你们这些搞科研的人啊,这些不懂,唉……。”哈哈,辛苦你依旧可以这样游刃有余的混迹于我们这些“不解风情”的科研人之中。“骨骼惊奇”的明哥,让我知道原来30岁的博后也可以活成了00后的心态,也愿你永远可以像现在这般永葆十八,年轻快乐!
感谢你们几位在我这段历程中,本色登场上演精彩一幕;当然也要特别感谢这期间船上每一位给予我帮助的人:谢谢工程中心的两位亲人周庆杰师兄,周东旭师兄、英俊帅气的连师兄、热心肠的王赛师兄等,是你们的慷慨解囊让我的馋嘴不再寂寞;谢谢让我放飞了无数心愿球的徐腾飞师兄;谢谢大副、二副、三副在作业期间与我们在资料室一起同甘共苦,谈天说地;更要感谢每次去驾驶台你们与水手的热情款待。谢谢大厨、二厨,每次提出要求都会尽力满足,让在外漂泊的我们每天因为饭菜依旧可以感受到家的味道。谢谢所有的科考队员,作为此次航段资历最少的我,感谢你们每一位对我的指点与帮助,使我受益良多;感谢所有“向01”船的工作人员,在船长的带领下,是你们的通力协作,保证了我们此航段科考任务的圆满落幕!感谢孙永福书记、石学法研究员,李传顺首席给予我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可以拥有这段无与伦比的回忆!最后,要感谢我的母校南京大学,感谢联合培养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所,为我此次远洋科考提供了依托平台,也祝愿更多的学弟、学妹在此平台下创造拥有属于自己精彩的硕士生涯!
40天,因为你们的驻足,你们的点缀,点亮了我生命的一段时光,滋润了我生命的一阅历程,丰富了生命的一程双翼。
念念不忘的大西洋,我依偎在你怀抱里听你说,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但我真的想告诉你,其实,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鹿,梦醒时也见鹿,因为我的昵称叫“麋鹿”啊。
必有回响的“向01”船,要再见了,但我真的不想说再见……
徐璐 随笔于南大西洋 2017年11月17日
- 上一篇 环球科考丨南大洋航段即将启程 目的地南极半岛 2017.12.26
- 下一篇 环球科考丨海上的“专家门诊” 201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