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开启中国东部近海多学科协同观测的新征程

时间:2018.10.08 来源:党办 字号

——我所2018年综合开放航次起航

中国东部近海是与全球人类活动最为密集的陆架海域之一,她紧邻的陆地孕育了全球总人口的22%,这为这片海洋赋予了极高的科学与人文价值。这块海域陆架面积宽阔、地形地貌复杂、四季交替明显、沿岸径流多变,具有独特的区域海洋学特征,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海洋综合研究的热点海域。当前,尽管国家与地方在海洋观测与研究中投入的力度越来越大,但受到海洋复杂多变的影响以及观测条件的局限,我们在该区域已有气象、水文、地质和生物化学观测资料仍然有限,特别是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影响和资源需求日益增强的当前,近海的综合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着学科统筹、资源共享、集约高效的原则,同时充分利用我所“向阳红18船” 先进的科学考察平台,经过几轮专家论证和领导的反复研究,海洋一所对所内各学科在渤海、北黄海、南黄海和东海的科学考察任务进行了整合,正式推出了海洋一所中国近海综合开放航次——2018年秋季航次。

“向阳红18船”从厦门东渡码头起航

“向阳红18船”起航合影

我所“向阳红18船”于10月7日从厦门东渡码头起航,赴上述海域开展水文、地质、化学、生物和遥感多学科的调查与综合研究工作。此航次预计用时35天,航程逾4200海里。

“向阳红18船”起航前动员会

从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的圆满结束,到中国东部近海多学科协同观测的新航次的开启,海洋一所着眼全球、立足区域的科学研究体系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本航次调查区域从“黄水”到“绿水”再跨到“蓝水”,将重点考察相关海域内的典型海域、热点区域和关键的界面,具有如下工作亮点:

(1)以国家迫切需求为目标的科学问题做牵引,将国家需求与科学研究做有机统一。系统探测中国东部近海水体交换、环流系统等过程对中国近海生态环境的影响,丰富和完善对我国近海海洋变异规律和关键过程的认知,系统了解中国近海生态环境形成、现状和发展全过程以及控制机理。

(2)以海洋系统科学为指导,实现水文、地质、化学、生物、气象和卫星遥感等学科多位一体的高度融合,真实再现海洋系统变化的全过程。

(3)以固定断面、准同步、综合立体的“天-空-海-地”多圈层实时观测为理念,进一步解析海洋生态环境的热点问题。与海洋一号卫星、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同步观测,开启近海科考合作互动新模式,获取海洋-大气光学参数,为遥感算法研究和遥测数据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4)以公众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开展微塑料等新型污染物调查。丰富人类活动等多重影响下微塑料的组成、存量、分布特征与来源等相关科学问题的认识,为进一步摸清中国近海典型海湾污染物分布特征、生态环境效应,并为相关环境问题研究提供依据。

这是海洋一所首次在中国东部近海开展“底质+水体+大气+遥感”的多学科、多技术手段的准同步观测,这样的近海综合观测与研究在国内也很少见。本次中国近海的综合观测与系统研究将为进一步探索中国近海自然资源现状和环境演变、深入开展海陆相互作用以及相关海洋环境热点问题的研究积累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后续,海洋一所还将为继续推进近海立体观测与综合实验研究,为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并为自然资源科学理论提供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