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海洋一所举办建所60周年学术活动

时间:2018.05.20 来源:科技处 字号

2018年5月19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建所60周年院士论坛在海洋一所学术厅隆重举行。

此次院士论坛邀请了武汉大学的刘经南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胡敦欣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金振民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黄锷院士、厦门大学的焦念志院士和戴民汉院士。院士们分别就智能时代的“北斗+…”、NPOCE进展、西太平洋俯冲滞留板块物质组成及其动力学意义、海洋多尺度相互作用及其分析方法、深海生物过程与气候变化、海洋荒漠生物泵固碳机理等议题作主题报告。论坛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李铁刚所长主持。

李铁刚所长主持会议

刘经南院士以“智能时代的‘北斗+…’的战略思考”为题开启了此次院士论坛。刘院士从跨界融合和群智开放的角度介绍了“北斗+”的智能应用发展趋势,并详细分析了“北斗/GNSS增强+”的跨界融合技术模式。

刘经南院士作报告

胡敦欣院士作了题为“Brief Review on NPOCE Progress since 2010”的报告。胡院士首先给出了NPOCE项目的基本情况,然后介绍了NPOCE项目近些年的进展及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最后给出NPOCE项目未来发展的展望。

胡敦欣院士作报告

金振民院士的报告题目为“西太平洋俯冲滞留板块物质组成及其动力学意义”,该报告从滞留板块在地幔转换带中的物质组成、俯冲板块在地幔转换带条件下的物理性质、大洋板块在转换带底部滞留的原因等方面分析了海底科学与大陆动力学的密切关系。

金振民院士作报告

黄锷院士的报告题目为“What have I learned at FIO?”,黄院士首先从物理海洋学研究的时空尺度差异性出发,引出湍流过程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并提出Holo-Hilbert Spectral Analysis方法分析非线性问题的优势。

黄锷院士作报告

焦念志院士作了题为“深海生物储碳与气候变化”的报告,报告分别对海洋微型生物碳泵的科学背景、基本内涵、气候效应、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并给出了海洋微型生物碳泵相关的最新国际动态。

焦念志院士作报告

戴民汉院士的报告题目为“海洋荒漠生物泵固碳机理”,该报告从海洋荒漠分布特征出发,针对海洋荒漠生物泵,提出了EZ生物地球化学假设,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戴民汉院士作报告

五位院士的精彩演讲及现场互动,展现了大家风范,更让参会人员获益匪浅、感触良多。此次“院士论坛”是海洋一所建所6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之一, 旨在希望借助院士专家的智慧和力量,促进学术交流和中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学科内涵,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传承创新、砥砺奋进,不断攀登科技新高峰,谱写跨越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