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

《地震勘探原理》专业课考试大纲

时间:2020.11.24 字号

一、考察目标

基本掌握地震勘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地震勘探的基本工作方法与技术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地震勘探的实践能力。其中地震资料数据处理包括常规处理、目标处理和特殊处理等,掌握地震资料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及相关处理软件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该课程以及相关课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地震资料数据处理研究的能力。其中地震资料解释包括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和解释的基本方法,掌握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流程及对断层,典型构造及不整合的解释及时深转换与构造图的编制,并具有一定的地震资料解释的实践能力。

二、考试内容

1 绪论:地震勘探概述,地震勘探三大环节及其内在联系,地震勘探发展史,地震勘探主要解决的问题

2地震波动力学:地震波的形成与弹性常数,纵横波的形成及其传播,弹性波传播过程中的介质效应(几何扩散,吸收衰减等),地震波的反射、透射与弹性分解面上的能量分配,实际地质岩层中的地震波,面波及其特征

3 地震波几何运动学:地震波的基本概念,反射波运动学,连续介质中地震波运动学,折射波运动学,绕射波运动学,多次波运动学,VSP上行波与下行波

地震波频谱与地震勘探仪器简介:地震波信号及频谱特征,地震信号的激发,地震信号的接收,典型数字地震仪原理简介,陆地震源与海洋震源

5陆地与海洋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陆地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观测系统及图示法,海洋地震勘探方法原理,海洋地震勘探工作特点,海洋地震勘探特殊干扰波

6 地震组合法原理:组合的基本原理,简单线性组合,组合检波的形式及其特性,海洋漂浮电缆内组合检波特性

7 共反射点多次迭加:动静校正原理,共反射点多次迭加原理,多次叠加特性,多次迭加参数的选择,影响迭加效果的因素

8 地震波的速度:地震波速度的求取方法,地震波在岩层中的传播速度,几种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的测定,迭加速度的求取,各种速度之间的关系

9 三维地震勘探:陆地三维地震勘探,海上三维地震勘探,三维地震数据的处理,三维地震数据的显示,交互式三维地震解释,三维地震资料解释

10 地震勘探新方法技术:地震模型技术,地震多波探测技术,亮点与AVO技术,VSP技术,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微地震技术,OBSOBNOBC)勘探技术

11地震资料数据处理概论: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的概念与发展,数字处理的任务与分类,数字处理质量控制,地震资料数据处理基本流程

12 信号处理基础:一维付里叶变换,二维付里叶变换

13反褶积:反褶积概念,反褶积方法--最小平方反褶积、地震子波的求取和处理、预测反褶积

14动静校正:动校正--动校正的基本概念、动校正量的计算方法、动校正的实现、高保真动校正,静校正--静校正的基本概念、自动统计静校正

15速度分析:速度谱--速度谱的基本原理、振幅叠加速度谱、相关速度谱、用计算机计算速度谱的实例,速度分析应用--速度扫描、速度谱参数选择及资料解释和应用、倾斜地层的连续速度分析

16 叠加和偏移:叠加--一般水平叠加、自适应水平叠加、弯曲测线水平叠加,偏移--偏移处理技术、时深转换

17 目标处理:常规目标处理--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目标处理--井孔地震资料处理、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时间推移地震资料处理

18 特殊处理:反演性特殊处理--亮点及AVO分析、高精度反演,属性特殊处理--地震属性分析、相干体数据处理、可视化数据处理

19 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地震剖面的各种含义;地震波在岩层中的传播速度,几种速度的基本概念和含义;地震的分辨能力与薄层的概念;合成地震记录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

20 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方法:地震反射层位的地质解释,包括地震剖面与地质剖面的对应关系;地震反射标准层具备的条件、确定反射标准层的方法等;地震剖面的对比,包括反射波对比的基本原则和实际对比的方法;识别与复杂地质现象有关的异常波及判断地震解释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假象。

21 构造解释:构造解释步骤和流程;断层的解释,包括断层的识别标志、 断层要素的确定和断层的平面组合;典型构造解释,包括披覆构造、挤压构造与高陡构造、底辟构造、花状构造等;不整合的解释,包括不整合的反射特征、几种典型不整合的剖面特征等;

22 构造图的编制:几种常用的时深转换方法;构造图的编制及对基本构造特征的分析等